



2025年7月25日上午9点,应急管理学院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在文综楼518会议室举行。会议邀请教务处程钢处长、资环学院高迪副院长、测绘学院何荣副院长、建艺学院何艳冰副院长、计算机学院王磊副院长、教学建设与规划科田恒科长出席,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小兵、教学副院长揣小明、各专业负责人、教科办人员、一线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论证会由教学副院长揣小明副教授主持。
应急学院执行院长张小兵教授致欢迎词,他对出席本次论证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张小兵教授强调,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对于应急管理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是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人才需求、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举措,期望各位专家为应急管理学院2025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多提宝贵意见。
应急管理学系副主任黄纪心博士详细介绍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背景、目标和整体思路。他提到,本次修订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当前应急技术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国内外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院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培养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强调学生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更多与新兴技术和前沿理论相关的课程,如应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低空技术在应急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等,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随后,各与会专家分别针对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测绘学院何荣副院长提出,要按照工程认证的标准调整毕业要求,细化指标点、观测点,并提供课程支撑,从而提升课程体系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建艺学院何艳冰副院长建议,在实践教学环节,重点体现从灾前预警、灾中处置到灾后恢复应急管理全过程的应对实践,增强与理论课程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提升课程体系的人文素养。教学建设与规划科田恒科长指出,要进一步学习学校关于制(修)订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学校文件精神进行培养方案的完善,增加素质拓展实践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不超10学分。资环学院高迪副院长强调,专业简介和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优化,尤其是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的目标,不宜过细,同时要区分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差异。计算机学院王磊副院长建议,将Python课程调整为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为后边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课程奠定基础,智能系统开发实践课程指向性不明确,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有点突兀。
教务处程钢处长对本次论证会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定位,确保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用好学校的优势学科基础,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凝练专业简介和培养目标,明确各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价值。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前景,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比例。
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小兵教授对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学院将认真梳理和研究这些意见,成立专门的修订小组,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各方建议,对2025版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和完善。教学副院长揣小明强调,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考虑各位专家的意见,确保培养方案既符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又能体现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比如应急信息化、矿山应急等,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急管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也将加强与各兄弟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学院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学院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整个论证会气氛热烈,讨论深入。经过充分的交流和研讨,与会人员对应急管理学院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方向和重点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学院将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组织相关人员对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确保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应急管理人才培养需求,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